超大,国际市场竞风流
"农业国际化绝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带有根本性和方向性的战略问题;绝不是单纯的国际市场准入问题,而是全方位与国际惯例接轨问题;绝不是单纯地出口创汇,而是整体地推动农业和农村向现代化迈进的系统工程。
----香港六宝典资料董事局主席总裁 郭浩
融入国际市场一直是超大人的夙愿;依托全球资源挺进大市场,是发展起来的超大人新的企盼…2003年11月11日,首届中国农产品交易会举行。超大在这场充分体现权威的、国家级的和国际性的擂台赛中又一次亮出了自己的闪亮名片,成为外商和业内人士再次聚焦的热点。
技术国际化
在诏安基地科技化概念吹遍每个角落,农产品已经全面实现了科技化生产、科技化种植、科技化销售,在一个插有"放心菜安全操作规程"标牌的青瓜生产片区,只见地里的青瓜绿得那么逼真,记者看到标牌上明确标明了蔬菜生产操作规程和禁止使用的多种农药的系列说明。记者留意了一下,像这样的标牌说明在每个品种生产片区都分别插置着。除此之外,还有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各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一应俱全,如防虫板、诱虫灯等。据了解,超大现代农业科技研究所,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一整套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制定了《超大绿色无公害果蔬企业标准》、《超大基地种植指南》、《超大农产品绿色有机栽培模式》等系列标准体系。
依照标准生产,走进超大福建周宁科研示范基地,农产品基地所到之处处处耳目一新。在这里,标准化概念深入人心。按照绿色有机栽培模式培育的贝贝南瓜、小番茄、甘蓝、西蓝花、卷心菜、荷兰豆、西葫芦等果蔬品种琳琅满目,大小一致。在穴盘育苗场,一个育苗场能产多少棵苗,一亩地需要多少棵苗,基地工人一清二楚。就连四周青山环抱,绿意盎然的绿色天地里其环境标准也是有章可循的,基地负责人说,基地选址条件是苛刻的,土的肥力、空气的湿度、水质的取值都是按照绿色有机生产的环境标准最后圈定的。当初日本客商来基地参观时,他们看到基地的优良环境后,无不拍手称赞,许多国际客商参观后与基地达成了多项合作协议,让这里的农产品更多地走向了世界。
在周宁试验场,场长庄旭东特别强调,别看试验场小,这里选育出来的品种口味等深受国际市场青睐。庄旭东指着基地农产品风趣地说,现在这些都可以称得上"混血儿"了,基地从世界引进并先后试种过2000多个品种,经过不断筛选、优化,目前已推广了200多个优良品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一直是超大占领市场并最终获胜的法宝,郭浩说,通过集团科研所的跟踪充分把握国际行情态势,了解美国人需要什么、欧洲人喜欢什么、日本人追求什么,从而选育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蔬菜种类。在超大,所开展的许多科研项目中,课题的市场适用性连接甚密。如红心地瓜干绿色有机栽培模式、波尔山羊杂交试验等课题试验中获得了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作为全国绿色加工线示范单位、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会员,超大集团还组织承担了多项重大科研课题, 在国家863计划"食品中 --兴奋剂检测技术的开发及应用"课题(项目编号为2003AA2Z2008),该技术可在短时间内,对同一样本进行几十种至上百种农药残留物的检测,可大大缩短检测时间、降低检测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出口通关率,对建立食品放心工程,保证国民身体健康,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出口创汇等具有重要意义。从而做到与市场的全面接轨。
人才国际化
果蔬品种"百花争放"、"万紫千红,而基地的农民不仅学会了按照市场标准青睐新产品、新技术,接受现代农业的新观念也越为强烈了,他们不仅懂技术、懂业务,更懂得信息技术,从观念的转变,到用国际标准种田,再到对科技的重视,农民已经成为新型的国际产业工人。农民工人陈为民说,服务超大,提升自我。用他的话说,不仅富了"口袋",更是富了"脑袋"。
要想成为国际的名牌,首先每个员工应该是国际性的人才。这是超大实施品牌国际化的要求前提。在超大人力资源部,记者了解到集团人力资源通过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大目标,为企业培养真正具备国际化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建立了框架。通过建立一整套富有弹力的人才引进、培养与竞争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制度环境和人才创业环境,打造出一支德才兼备、奋发有为的精英团队,以人才的国际化带动产品的国际化。郭浩说,超大的管理层不仅懂得业务知识,还要懂得国际贸易知识。
思路决定出路,关于人才战略上,超大一直保持着与众不同的的定位,那就是运用国际化眼光,塑造国际化的人才。无论是基地工人,还是集团各部门,都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通过建设一系列机制,避免遇到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登高望远、面向全球,以建设国际化人才带动国际化品牌走出了一条新路。
在超大,从基地到所有各个部门,每一处都散发着浓郁的文化和学习的气息,"尊重每一个人,用好一切有能力的人,培养一切愿意进步的人"。在超大战略研究所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排醒目的标语。"服务超大、提升自我",在诏安基地每一位员工同样也这样认为。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为人才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为了适应企业国际化对外型、复合型人才的需要,集团上下正在掀起学习热潮。据介绍,超大除了"两所一团"以外,还融入了一个海外军团。仅超大福州总部就有多位海归MBA,超大在日本、美国等公司均选聘当地的优秀人才,实现国际公司人才本土化。此外,超大选派多名技术人才加拿大、日本、美国等地深造、考察,扎实推进本土化人才国际化的进程。
管理国际化
目前,信息风正吹遍超大,点击电脑上集团所建立的综合信息平台和大客户通道,只见毛豆、青椒栩栩如生,各种农产品生长数据状况一应俱全。诏安基地总经理何灿德介绍说,如今基地越来越赶时髦了,现在不仅是集团总部的分管领导能够随时查看远在全国各基地农产品生长状况,还包括国际合作伙伴也能随时跟踪所需产品具体生长状况。集团建立的"大客户通道"大大方便了客户,农产品的生长环境、生长日期、种植模式等整个运作流程一清二楚,客户通过登陆"大客户通道"的栽培记录详情等栏目,让生产者与消费者实现零距离交流,大大提高了公司的信誉度,日本、美国等客商订单不断。
不出家门也能办公,只要登陆超大电子办公自动化系统(OA),便可随时随地正常办公。与此同时(OA)办公还是一个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平台,对于全体员工来说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还能促进员工内部的交流。郭董说,通过上市,超大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现代企业制度,集团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一个管理现代化、数据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的中国农业企业正在迅速崛起。
生产国际化
近年来,超大集团在绿色有机农业生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日渐森严的国际绿色壁垒下农产品出口一枝独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合作伙伴。特别是在检验检测项目和标准要求相对较高的日本国家,超大农产品依旧受到日本客商的看好,并派了许多企业到超大参观、学习、合作。
我们的农业要与国际市场接轨,质量和安全无疑是最好的发展平台。在西安基地,总经理李强感受特别深刻。只见写有"超大2号西红柿"的基地大棚内,红红绿绿的各色西红柿,晶莹剔透,煞是喜人。农业工人张勇正在疏花,他告诉笔者:"如今是卡着'尺子'种菜。种子是公司精心选育的良种,用无毒、高效的生物农药、植物农药,施肥也只能用生物肥和有机肥,技术上有专家的悉心指导,产品要经过质检中心的检测才能上市。"据了解,超大的所有绿色有机果蔬基地都按标准化生产。从集团接轨国际的一系列关于推广绿色、有机标准化生产的实施到严格的生产监控、检测。超大向现代精准农业迈进的步伐越来越快。欧尚集团、沃尔玛等国际客商在调研超大基地时认为超大从土地到餐桌的生产方式感到放心,其生产模式已经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绿色生产、"包干到户"。农民王小民告诉笔者,一个产品种植就有一种生产标准。标准化是放心蔬菜生产的前提和条件,没有标准化就谈不上农业的工业化、现代化、国际化。在超大,从农业工人到管理人员都深谙此道。目前,"绿色风"已吹向超大集团的每一个角落。在全面普及标准化知识的同时,一场大规模的标准化技术培训也已在超大展开。农业工人们又走进课堂,重新当起了"学生"。通过宣传和培训,农业工人们懂得了什么是标准化,懂得了农产品不光有产量还要有质量,为什么要搞标准化,怎么按标准进行生产。正是这样从土地到餐桌令消费者感到彻底放心的安全生产模式得到各界人士的认可。记者走访在全国各基地之间感受到,绿色化道路已经成为集团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市场国际化
"真是太棒了",11月27日,"日本第三大加工调理食品·水产品的厂家"、"百年老牌企业"日鲁株式会社空木部长一行调研超大诏安基地时高兴地说。跟瓜果蔬菜打了几十年交道的这些客商,在基地头一回品尝起超大蔬菜更有了对蔬果的更深认识。口感真的不错,味道与众不同。在饭桌上他们吃起果蔬时个个神情喜悦。
"太精彩了"11月11日,在首届中国农产品交易会上,超大的南瓜、芦荟、食用菌、西红柿、甜椒等数百种果蔬留下了声声赞许。每天前来展台参观、选购及洽谈的消费者、经销商络绎不绝。虽然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但还是"抵御"不住众多消费者的热情,开展一小时后便不得不宣布实行限量销售。从某种意义上超大已经成为世界农业的窗口。在为期4天的展览中,众多香港、日本、加拿大、美国、欧洲等地的客商与超大达成了合作协议。
2003年10月18日,全国首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在福建成立,郭浩全票通过当选为首任会长宣告着以超大为代表的福建农业产业正式开始全面升级。用郭浩的话说,农业国际化龙头企业就是要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逐步形成国际化产业组织,具有出口优势的骨干企业或龙头企业为依托,培育一批优势产业和名牌产品,以协调市场价格和行业管理,开展有序竞争,做到内和外争,一致对外。
走进新世纪,超大现代农业正在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一个国际化的农业发展大框架正在形成,超大人必将更好地与世界同行。